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”这句话,在刘强东身上真是说到了点子上。作为个身家丰厚的企业大佬,刘强东一直保持着那份朴实无华的品质,而这份品质的根源,正是他父母几十年来一如既往的言传身教。最近,有网友在江苏宿迁的街头巧遇下班的刘强东父母,老人家骑着电动三轮车回家,整场没有保镖跟随的画面,也让人见识到了豪门家庭中难得的普通那一面。
刘强东的朴实本色,正是得益于家庭的言传身教。
在大家的视线里,刘强东一直保持着朴实的风格,这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啦。他经常被网友抓拍到在街头小饭馆跟员工聚餐,桌子上不是高档酒水,而是散装白酒;在企业的基层岗位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,比如送外卖、搬仓库、分拣快递,这些体力活他都亲自去干,完全没有一点企业家的架子。
这份纯粹、没有掺杂的朴素,根源在他童年成长的环境里。刘强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起,小时候家里靠行船过活,父母常年在外奔波,他和妹妹由外婆照料,生活条件非常艰苦。那会儿最奢侈的一餐就是猪油拌饭,最后还得用热水把碗底留着的油冲干净喝掉,绝不浪费一粒粮食。父母靠行船攒下的积蓄,让他家在村里率先盖上了瓦房,买了自行车和收音机,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,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。1996 年他第一次创业时,父母还拿出 24 万的存款撑腰,这份信任也变成他继续前行的重要动力。
父母的生活信条:积蓄富裕了,依旧坚持节俭的本色
就算儿子变成了大企业的头面人物,刘强东爸妈的生活依旧没啥根本的改变。两人早年一直在田里耕作,靠着船头吃饭,退休后也还是不停歇。刘强东曾把他们接到北京住,可长时间的劳作让身体吃不消,父亲还曾在清晨偷偷买了票,悄悄返回宿迁。理解父母心思的刘强东,干脆在老家帮他们建了房子,还专门安排他们在当地的食堂帮厨——一边让他们还能动动手,又不至于两头跑,见面也方便。
日子过得朴素得很,老人俩在点滴细节中都体现出节俭的习惯。父亲总爱捡纸箱卖废品,空瓶子、旧报纸啥的都仔细整理分类;母亲呢,坚持在院子里用土灶做饭,说用柴火炒出来的菜更香。有时候,儿媳章泽天给他们买的那些名贵衣服,就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柜里,只有节日或者重要场合才会舍得穿,平常穿的都是超市几十块钱能买到的普通款。
食堂里的那份热乎劲儿:退休大爷大妈们的日子点滴
宿迁食堂的后厨,如今变成了刘强东父母晚年生活的“战场”。母亲在包饺子方面最是拿手,刘强东特意为她在食堂设立了专属的档口,每隔几天就会来坐镇,从调馅、擀皮到包制,全部都亲力亲为。工作时,她总穿着干净的白色工作服,外罩蓝色围裙,头上戴着发帽,鼻梁上架着老花镜,口罩也遮得密不透风,细节上的食品安全把控非常到位。
档口前排起的长队从不间断,员工们都说刘母包的饺子皮薄馅儿多,咬一口,汤汁就会溢出来,明显有家的味道。有人问调料放哪,她会放下手里的活儿,细心地在调料台找一找,然后亲自递过去,语气里带着温和。她还会从家里带来蒸好的白面馒头,和食堂的工作人员以及巡查的徐雷等人分享,饭桌上笑声不断,像极了普通家庭的聚餐时光。
父亲在食堂的工作不算固定,但总是在最忙的时段出现,帮着搬运食材、擦桌子,哪里人手不足就往那里凑。夫妻俩每天忙到很晚,基本都要等到食堂收拾得差不多、最后一批员工走光了,才会收拾东西准备回家,那时候天几乎都黑透了。
街头一晃而过的瞬间,三轮车里那点点滴滴的平凡日子,唉,说不清哪回事儿,总让我觉得挺温暖的。
有一天傍晚,网友偶遇刘强东的父母,刚好是深秋的时节。天色渐渐变成了墨蓝色,街旁的路灯也一盏盏亮起。那对老两口骑着一辆银灰色带棚的电动三轮车,从食堂那头缓缓驶出。父亲穿着藏青色夹克,头上戴着安全头盔,双手稳稳握住车把,腰背挺得笔挺,严格遵守交通法规;母亲则裹着一件枣红色的厚外套,坐在后座,双手搭在膝盖上,平静地望着路边的行人,整个人带着岁月沉淀的安然。
两人穿的衣服真是挺朴素的,父亲那夹克袖口磨出点细毛边,母亲外套的领口还能看到洗了好多次的迹象,都是那种市集上随处可以买到的平价款。这辆电动三轮车就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,之前刚到北京那会儿,他们还靠自行车上下班呢,后来才换成了三轮车,那以前的旧自行车也没有扔掉,平时买菜、散散步,出了点门还会骑着。
和大家想象中“总裁父母应该坐豪车、身边带保镖”的画风不太一样,这对老夫妻出门没有跟随,也没有任何保姆在旁边伺候。遇到熟人打招呼时,父亲会放慢车速点点头示意,母亲则笑着挥挥手,带着那种邻家大妈的亲切感。有个员工曾问他们为什么不享清福,母亲只是淡淡地说:“一辈子都在干活,反倒闲下来觉得浑身不舒服。”
说到品质传承,刘强东总是挂在嘴边的事,他对故乡的回馈那可是实打实的。每次回去,总能看到他为家乡带来的变化,不光是捐赠教育资源,还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,帮村民们找出路。大家都说,刘强东心里那份情,是真挺浓,既是企业家的担当,也是对故土那份深深的牵挂。
父母身上的感恩之心和朴实无华,早已融入刘强东的血液里。他多次提到,1992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那会儿,是全村乡亲凑了500元和76个鸡蛋送他出发,那些鸡蛋成了他刚到北京的宝贵口粮,一天三顿都靠鸡蛋续命,这份恩情一直记在心里。等到事业有成,他也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故乡。
每到春节时节,刘强东都会回到宿迁光明村,看望那里的老人,给60岁以上的老人派发1万元的现金红包;同时,也为所有小学的老师准备了总额10万元的红包。为了让村民生活更丰裕,他还带去涵盖吃穿住用的34种年货,包括食用油、坚果、电动车、手机等等,总价值超过3000万。除此之外,他还帮村里修建了公路,建了幼儿园,设立了扶贫基金,让光明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就业率都达到了100%。村民们都说:“大强子,从未忘记自己的根。”
刘强东的父母对此既觉得欣慰,又一直保持低调。有村民为了表达感谢他们养育出这么出色的儿子,特意买了烟花打算放一放,但被刘母婉言谢绝:“大家挣钱都不容易,心意收下就行啦。”夫妻俩有时会回到光明村的老宅,父亲会细心打扫院子,母亲则在厨房搭起土灶,为邻里做些家乡的小吃,好像从没离开过这片土地似的。
最近有网友看到,刘强东的母亲下班后,手里提着刚包好的饺子,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朝菜市场的方向走去,夕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很长,她的模样跟那些回家路上普通的老人没啥两样。
实盘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